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184章心满意足
辛评压住心中的激动,尽量保持平静的追问道:“使君此言当真!?”
刘备却很大度的一笑,点点头:“备如何敢戏弄尊使,显思之能,备也曾亲身领教,若是由他担任青州刺史,相信也能平定地方,让青州百姓重享安宁。”
“使君此言大善。”
辛评顿时来了精神,对袁谭好一阵吹捧:“大公子年纪轻轻,就得军中众将效力,每战身先士卒,爱兵如子,又有容人之量,每每推功于下,故而能得人死力。”
“大公子也曾对评说起,昔日同使君沙场交锋,几次险些为使君所败,若非使君屡受田楷拖累,大公子也未必能胜得了使君。”
花花轿子人抬人,刘备都送上了如此大礼包,辛评自然也要投桃报李。
更重要的是,刘备此举,是否暗示了他亲近袁谭的态度?
如果这态度属实,那辛评可就是坐享其成,白白得一大功了。
能得刘备这样的强藩支持,对于袁谭地位的稳固是极有好处的。
即便是袁绍,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,也不能不考虑己方盟友的态度。
更何况徐州刺史蒸蒸日上,袁谭一旦入主青州,就和徐州接壤了。若是双方态度亲近,不但少了许多后顾之忧,更还能相互通商,互通有无,何乐而不为。
“显思之能,备可是亲身领教的。”
刘备的态度相当和蔼,完全不计较昔日之败的样子,让辛评悄悄松了口气。
“不过,备有一言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辛评立刻从狂喜中清醒了过来,知道这句话很可能是整件事情的关键。
刘备这是在提要求了。
如果袁绍能答应,那么这个大礼包就是他辛评和袁谭的好处。
如果袁绍不能答应,那么这大礼包不说一定没有了,但很可能就要袁谭和辛评来付出代价了。
辛评振作精神,答道:“使君何出此言,但有所想,可尽管吩咐。”
“田楷冒领刺史,又屡次越境劫掠,此为反贼之举。显思欲击中,乃是为国平叛,备当全力支持。只是孔文举乃是朝廷所拜的北海国相,又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,本身也着力于保境安民,与田楷并非同流。”
“备与孔文举素有交往,感情颇深,当修书一封,劝说文举。使其远离田楷之流。”
刘备看着辛评,询问道:“不知显思能否容得下孔文举于北海?”
辛评明白了,刘备开的条件就是孔融和北海国,或许还要再加上个东莱郡。如果控制不了北海,袁谭想要掌控东莱就只能隔海占领,这不但劳师动众,而且事倍功半,最重要的是,和平原等四郡一比,此时的东莱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。
青州六个郡国,主要的精华其实是在大河两岸,尤其是平原国,不但是青州的翘楚,就算是在整个东汉郡国里,那也是能排进前十的,不但地处大平原,还兼有盐铁之力,又背靠大河,人口百万,可谓是膏腴之地。
北海国人口虽多,但其境内山地众多,却又少矿产,经济其实和乐安国、齐郡、济南郡差不多,远不如平原国。
青州有盐铁之力,可大部分的铁矿资源以及铁官营,都是在平原、齐郡、济南郡和乐安国里,北海国和东莱郡只有寥寥无几的两三处铁矿藏。
辛评迅的做出判断,如果这么划分的话,袁谭未必吃亏。
因为本身袁谭、辛评等人对要不要碰孔融,就很犹豫。
在原时空里,袁谭也是在建安元年(196年)才出兵灭了孔融,孔融和他的家小也被袁谭所掳。
而被天下公认的当世经学第一人郑玄,就是在这时候痛失自己唯一一個儿子的。
他的儿子郑益恩,被孔融举荐为孝廉,因此有了举主之谊。
在孔融被袁谭攻灭的时候,郑益恩被郑玄派去营救孔融,结果兵败被杀。
可现在这个时空,刘备的徐州集团越来越强盛,而刘备和孔融关系又极好,这让袁谭很是忌惮。
如果一直这么拖下去,肯定不是个办法。
都重生了谁还怕领导啊? 陆爷请理智小妻子超凶唐宝宝陆岩深的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三国,在下姓刘,皇家的那个刘 鼠国崛起 精灵学院的兽人教官 寻仙:千古死局吾破之 废太子:戍边三年,满朝文武跪求登基 重生年代: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谁让这小子契约双胞胎校花的? 前妻大反派 陆爷请理智小妻子超凶唐宝宝陆岩深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转生公爵之子我逐渐成为世界最强 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 下乡大东北,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 鬼灭:请让我当个人吧 奶爸奶自己有什么错 高武:人靠摸鱼获得顶级异能! 西边的晚霞 夏日陷阱
苍茫大地,未来变革,混乱之中,龙蛇并起,谁是真龙,谁又是蟒蛇?或是天地众生,皆可成龙?朝廷,江湖门派,世外仙道,千年世家,蛮族,魔神,妖族,上古巫道,千百势力,相互纠缠,因缘际会。...
...
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,当一回特种兵,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。还有,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,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。这些,庄严都做到了。(此书致敬每一位曾为国家奉献过青春,流过血洒过汗的共和国军人!读者群号764555748)...
...
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,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!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,遥望东南,感慨万千。慈烺此子忤逆不孝,奸诈凶残,简直是曹操再世,司马复生,让他当了皇帝,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!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,痛哭流涕。我冤枉啊!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,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!大清兵部...
...